师说

韩愈

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、受业、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

不解矣。

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,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後,其闻道也,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

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

嗟乎!师道之不传也久矣,欲人之无惑也难矣。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

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於师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,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於此乎?

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。於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!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读:读音dòu,完整

的句子叫“句”,句中停顿的地方叫“读”,非吾所谓传其道、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

焉,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

翻译:以来学习的人必定有老师。老师,就是用来传播道理、教授学业、解除疑惑的。人不是一出生就

什么都知道的,怎么可能没有疑问?有疑问却不跟随老师学习,他的疑问,就始终无法解答了。

出生在我之前的人,他听到道理,本来就比我先,我跟随他向他学习;出生在我后面的人,他听到的道理,也

有比我先的,我跟随他向他学习。我学习的是道理,何必要知道他出生时间是在我的前还是后呢?所以没有贵贱,没

有年长年少,道理在哪里,老师就在哪里。

唉!从师学习的习惯没有得以留传下来已经很久了,想让人们没有疑问难啊。古代的圣人,他们超出人们的很

多,尚且跟随老师请教问题;如今的众人,他们落后圣人非常多啊,却耻于向老师学习。因此圣贤就更加贤能,蠢人

就更加愚蠢,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,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,他们都是出自于这个道理吧?

人们关心他们的孩子,选择老师来教他们。在他自己呢,就耻于向老师学习,糊涂啊!那些孩童的老师,教他

们的是读书并学习书中句子的断句啦,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、解除疑惑的老师。断句不会,疑惑不解,有的向老师

学习,有的不向老师学习,微末的东西学到了大的道理遗漏了,我无法看出他们的明智啊。

巫医巫医:古代采用药石、催眠术、跳大绳等精神、迷信方式给人治病的人、乐师、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士

大夫之族:类,曰师、曰弟子云者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“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则足羞,官盛

则近谀。”呜呼!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巫医、乐师、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

圣人无常师。孔子师郯子郯子:读音tán,人名,春秋时期郯国国君、苌弘苌弘:读音cháng,周敬王的大夫

师襄师襄:鲁国的乐官、老聃老聃:读音dān,老子。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”

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於弟子,闻道有先後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

李氏子蟠:读音pán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:六艺,儒家的六经,指《易》、《礼》

、《乐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。经,指六经的正文。传,指解释经文的著作,不拘於时:当时的习俗,学于

余,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贻:读音yí,赠给

巫医、乐师、各行各业的工人,不耻于向师傅学习。士大夫之类的人们,说到老师、说到弟子的话,就群起而

笑他。问到他们,便说:“他跟他年纪相当,技艺差不多。做老师的地位卑下做学生的就感到非常羞耻,做老师的

位很高做学生的就近乎阿谀。”唉!教学的道理不能得到践行,可以知道是什么原因了。巫医、乐师、各行各业的工

人,君子们瞧不起,如今他们的智力反而不能跟得上这些人,这真是令人惊讶啊!

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。孔子向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求教。郯子的学生,他们的贤能赶不上孔子。孔子说:

“三个人走在一起,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。”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,老师不一定非得比学生贤能,听到道理有先

后,技术学业有各自的专长,如此而已。

李家的孩子李蟠,年龄十七岁,爱好古文,儒家经典及其注释都学习,不拘泥于当时轻视师道的习俗,跟随我

学习,我嘉许他能够遵行古人的道路,写了《师说》送给他。

感: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的确是高见。就是不知道这篇《师说》和前面的《原道》,成文时间谁先谁

后?《原道》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的说法是怪诞之说,这里又明白无误地说:孔子师老聃。呜呼!治学之不谨也,甚

矣!呵呵!

二○○七年四月八日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