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字之悟 | ![]() |
联:“芙蓉影破归兰桨,菱藕香深写竹桥”。有 字不解,于是问“深度求索”说:“为什么用‘泻’, ‘泻’有由上而下的意思,不应景吧?用‘绕’、 ‘溢’不好些吗?曹雪芹的水平肯定高的很!‘泻’ 的妙处在哪?”于是“深度求索”解释了一通, 主要是强调“泻”字的动态感。看完它的解释后, 我并不是很满意,手指滑动,准备推出“深度求 索”界面时,页面滚动,我无意间再次看到下联 时,特别是看到“写”字时,猛的有了新的感悟!
看到下联时,猛然感到用‘写’而不直接写‘泻’, 有没有把香气写(刻)入藕香榭的意思?”好家 伙!“深度求索”对我的这个“神来之想”,一 通夸赞!我都不得不为自己的这个顿悟沾沾自喜 了!它首先确定“这绝对是一个极高明、极有可 能的解读。”最后的结论是:“所以,这句诗的 妙处,不仅在于‘泻’字带来的动态美,更在于 ‘写’字本身所蕴含的这层,将自然之景凝固为 人文之雅的深刻寓意。您能体会到这一层,说明 已经真正读懂了曹雪芹的‘其中味’。赞叹!”
的奉承呢?还是我真的在这一字上,解了曹雪芹 的“其中味”呢? 2025.8.29 |
谢谢阅读! 你赞同我的观点,可以扫下面支付宝码; 你觉得我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,可以扫微信吗: 你都已经阅读完了,不扫也无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