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经》第十六章

圣贤天道

致虚极也,守静督也。万物旁作,吾

以观其复也。天物芸芸,各复归于其根,曰

静。静谓复命。复命,常也。知常,明也。

不知常,妄。妄作凶。知常,容。容乃公。

公乃王。王乃天。天乃道。道乃久。没身不

殆。

自译:让我的心空明到极至,守住清

静才能使内心中正。万物在我周围运作,我

这样才能看清它们的循环往复。天下众生的

运作,都将回归到它们的起点,这个起点叫

做静。静才是原本的状态。回归原本的状态,

就是常态。理解常态,才能做到通达明了。

不理解常态,就会轻举妄动。轻举妄动就会

导致灾祸。理解常态,就能包容世间万事万

物。能包容才可主持公道。公道方能成为主

导大家的王。这样的王才能顺应天理。符合

天理才符合道。符合道才能永久。永久到即

便人死了他仍将永存。

新感悟:的确,心无杂念、心无旁骛

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。但是,要知道事物的

所谓“根”、“命”、“常”,实在太难太

难!

往大处说,比如宇宙较远处的退行速

度已超光速,我们似乎完全没可能知道那在

发生什么?更休想知道那里将发生什么?再

往细微处看,人们似乎只能知道现象,几乎

无法知道现象后面的本质——即“根”、“

命”、“常”。比如量子为什么会有波粒二

象性?至今莫衷一是。亚原子粒子的位置和

动态不可能同时测出来,这本来是现象,却

被直到今天的科学家们,将其定义为所谓的

测不准原理。

以上种种,是自然科学的角度,而说

到“知常,明也。不知常,妄。”以及后面

所说的,已转到人文领域了。那,各种各样

的人的根,不外乎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,

也就是饱暖思淫欲、又或者可以说是衣食足

知荣辱。说白了,就是与生俱来的自私和怜

悯心,这对矛盾造就了每个人的复杂、多面

性。

政府的治理者,既要洞察人性弱点,

更要包容它、善用它,并将其转化、导向社

会的良性动力。正如吃大锅饭时,人们表现

出的是惰性;引入市场经济,才能激发人们

无穷尽的创造力。但由此必定造成贫富差距

的扩大,大到一定程度,社会矛盾又将激化、

动荡。这时,又需要统治者秉公抑富济贫。

此乃人文世界的圣贤天道。何其难哉!

2023年3月3日

谢谢阅读!

你赞同我的观点,可以扫下面支付宝码;

你觉得我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,可以扫微信吗:

你都已经阅读完了,不扫也无碍。